高层声音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文章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求是微信公众号)
国办印发意见 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 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强调,各地区要加强对“跨省通办”任务落实的省级统筹,强化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加快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新华社)
学界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数字社会与数据治理实验班开班仪式隆重举行
2022年10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数字社会与数据治理实验班开班仪式在崇德西楼512会议室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副院长钱明辉,实验班项目主任李丁、杨冠灿,行政班班主任、教师代表赵晰、潘禹辰、刘鑫跃,社会与人口学院教务科科长尹帆淼,以及2022级数字社会与治理实验班全体新生参加仪式。本次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黄家亮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微信公众号)
基层创新
“小兰帮办”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从线下政务服务特色品牌到线上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从实现各类场所无纸化出入登记、构筑疫情防控的重要“屏障”到精准配置便民服务事项、成为市民出行办事的“好帮手,作为移动互联时代“兰州之治”的创新举措,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小兰帮办”应疫情而生,即而,“小兰帮办”快速拓展延伸应用功能,最大程度方便民生服务,新增了兰州学习、小兰帮您、社工委等版块,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多元,为基层防疫和便民利民拓展了新渠道。(《兰州日报》)
江西打造市域治理“庐陵样板”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县强化巡逻值守提高街头见警率,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平安且心安的社会环境;建设了综治中心,配齐网格员,抓基层强基础夯实平安建设底座;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多元解纷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激活红色引擎为社会治理增添动能,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形成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庐陵样板”。(中国长安网)
“齐鲁红色物业”建群众满意民心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齐鲁红色物业”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党建引领、行业主管、基层主抓,物业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推动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工作短板,物业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出台了全国首个规范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的地方标准《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规范》;坚持融合共进、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持续深化,4个小区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齐鲁晚报》)
研究前沿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行动逻辑及推进路径——以吉林省X村为例
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张成岗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将乡村治理的在场空间场域拓展至虚拟网络的数字空间,激发了乡村治理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内生动力。本文以吉林省X村为例,对乡村数字治理的行动逻辑及推进路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行动逻辑主要包括“共同在场”“协同治”和“公共精神”等,但是乡村依然存在数字鸿沟加剧乡村内部主体分化、农业数字化转型不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等问题。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过程中应当将农民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以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为长远计划,构建有温度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9期)
韩国政府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范式与路径
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姜英敏
近年来全球教育治理成为新的教育热点议题。作为全球教育治理重要参与主体,韩国政府在总结自身受援经验的基础上,将“回馈国际社会”、“输出韩国经验”、“全球化国家建设”、“培养全球公民”作为理念的基础,并逐步形成全球教育治理五大参与路径——传播国际组织理念的全球公民教育、输出韩国经验的职业教育、宣扬全球共同利益的国际教育援助、面向国际组织的各层次人才输送体系、培养全球责任意识的国民教育。韩国的全球教育治理呈现出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价值耦合的政策理念特征,全方位、多渠道的参与路径特征,国民积极参与的人员保障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群众活动团队参与社区治理:价值、困境与发展路径——基于“主体—过程—制度—文化”的系统分析
第一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可园
群众活动团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群众活动团队的参与,有助于优化社区治理的力量、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和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共同体精神。群众活动团队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在于:主体方面,群众活动团队的结构还不太合理;过程方面,部分群众活动团队的利益诉求和社区的整体利益存在偏离;制度方面,群众活动团队参与社区治理的保障不力;文化方面,群众活动团队的参与精神难以为继。这就要求优化队伍结构,增强群众活动团队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力量;突出党建引领,把稳群众活动团队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向;完善制度体系,增强群众活动团队参与社区治理的外在保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群众活动团队成员的志愿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群众活动团队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效,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贡献力量。(《理论与改革》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