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至24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和牛津大学摄政学院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英社会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牛津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是“教育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来自中英两国的高校、科研机构、智库和政府机构70余位专家学者研讨了老龄化社会治理、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产教融合与城市治理等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中英人文交流合作注入了活力与能量。这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和中英关系建设“黄金时代”的大背景下举办的,也是北京师范大学与牛津大学最新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一次富有建设性、创造性、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会。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
魏礼群发表主旨演讲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发表题为《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历程、进展与启示》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总的方向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他系统论述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历程、进展与成就、经验与启示。强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做到七个方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充分体现中国基本国情,始终坚持全面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社会建设和其他建设协同发展,始终坚持打造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始终坚持提高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始终坚持正确处理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基本关系。
北师大副校长郝芳华致辞
开展中英教育和社会治理领域的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师范大学与牛津大学已经开展了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成果丰硕,本届研讨会是两校最新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也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双方多领域的合作。
牛津大学摄政学院院长Rebort Ellis致辞
牛津大学摄政学院校长Robert Ellis热烈欢迎大家来到牛津大学,对两校之间开展得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表示赞许,提议双方开展五年合作规划研究并付诸实践。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参赞夏建辉在致辞中指出,探讨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主题,在人类面临众多共同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各国发展遭遇瓶颈的今天,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他从文化对比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中英两国的异同,他认为,中英两国在社会治理领域,有着互学互鉴的现实需要和重要基础。
英国驻中国大使馆繁荣基金技能项目总监Steven HUTT祝贺会议召开,认为这次会议是中英两国专家就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议题的思想碰撞,连续开展双边研讨会体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中英两国“取长补短”,将对全球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致闭幕词
加强中英交流合作,开拓全球社会治理新境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英两国各具影响力的大学围绕着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是更为深入、更有内涵的人文交流,是在以实际行动落实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的精神,同时也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65周年的最好献礼。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中英交往四百年,东西文明渊源深厚,要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新境界,推动提升全球社会治理水平。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两大文明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国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尽管中英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不同,但两国关系战略性、务实性、包容性、全球性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国际间社会治理的学术交流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国的社会治理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造福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智力支持!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顺时应势之举。魏礼群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在未来的发展中,合作各方将继续加强交流,探索合作新机制,共同为促进中英人文交流,为推动中英两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将两个单位之间的合作建设成为中英两国高端智库国际对话与合作的典范。
牛津大学摄政学院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王士东主持开幕式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赵秋雁教授主持主旨演讲环节并发表演讲
北师大科研院副处长周晓旭主持闭幕式
本届研讨会是在成功举办三届中英研讨会的基础上举办的第四届中英社会治理现代化研讨会。牛津大学摄政学院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院院长王士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副处长周晓旭别主持开幕式、主旨演讲和闭幕式。前三届研讨会分别以“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趋势、新对策”“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为主题,取得了圆满成功和丰硕成果转化,纳入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第四届中英社会治理现代化研讨会会场合影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聚焦社会治理领域的若干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尊重,平等包容,进行了深入和充分的交流,发表了许多重要观点。
在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和委员会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发表题为《推进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推进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巩固扶贫成果的需要,推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需要,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他提出了推进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设想,包括大力推动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专业建设、支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及加强国际合作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退休教授Robert Walker发表题为《中国卓有成效的扶贫攻坚战》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短时间内的最大幅度减贫。在全球依然聚焦实现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时,仅中国就承担了全球减贫任务的一半。然而,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的局势下,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变得更为艰巨,亟需全球共同努力。
在老龄化社会治理方面,牛津大学人口老龄化研究所长George Leeson发表题为《人口老龄化的解决之路》的主题演讲。他提出,20世纪和21世纪人口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曾经被视为欧洲和北美发达经济体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甚至蔓延到拉丁美洲。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老年和老年人的定义,因为现在寿命更长,也相对健康。有专家提出提高老年人能力,以确保他们能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活跃和富有成效的状态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有专家评估研究表明:中国区域间积极老龄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高而西部地区低,城市地区高而农村地区低,男性高而女性低(尤其就业)。这为分区域、有重点实施老龄化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还有专家认为,老龄化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认真研究,这可能成为积极老龄社会建设的切入点。
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方面,有专家系统研究习近平关于教育脱贫重要论述的形势、意义、内涵,以及有关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有专家构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标,并运用该指标测度了新中国成立70 年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有专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国际社会推动教育服务的社会责任和透明度。有专家认为,经济和社会政策需要更多地投入,因为随着“蛋糕”的增长放缓,要让每个人都能在不影响他人收益的情况下分一杯羹,难度越来越大。有专家研究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1983-2013)中国社会各阶层获得感。
在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方面,有专家对中国的代际流动进行分析,发现城乡之间的界线越来模糊,特权阶层受益程度远超过社会其他导致各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大。有专家认为,在中国农村社区普遍面临空心化、基层政权组织弱的现实状况下,实现农村社会参与式治理需要从区认同、精英动员和组织赋权三个环节进行重构。有专家研究发现,可能由于国内移徙或农村生活而处于艰难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儿童会通过接触电影语言而受益,且受益程度会超过其他语言和识字形式。有专家以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为例,研究中国传统古村落文化遗产如何转换成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资源。有专家在借鉴10个欧盟国家34项倡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地方行动“工具包”,以便为地方行动提供思路和指导。在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方面,有专家在借鉴10个欧盟国家34项倡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地方行动“工具包”,以便为地方行动提供思路和指导。有专家对中国的代际流动进行分析,发现城乡之间的界线越来模糊,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有专家认为,在中国农村社区普遍面临空心化、基层政权组织弱的现实状况下,实现农村社会参与式治理需要从社区认同、精英动员和组织赋权三个环节进行重构。有专家研究发现,可能由于中国国内移徙或农村生活而处于艰难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儿童会通过接触电影语言而受益,且受益程度会超过其他语言和识字形式。有专家以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为例,研究中国传统古村落文化遗产如何转换成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资源。
在产教融合与城市治理方面,有专家分析牛津郡作为英国仅有的三个对国库做出净贡献的地区之一,在医疗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拥有雄厚实力。然而,巨大的技能缺口严重制约着该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专家以传统产业为例,探讨了工作时间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有专家认为,在实现对雇主和学习者的潜在激励方面,政府可发挥关键作用,从而使参与学徒制的各方均能从中受益。有专家发现,非营利与慈善领域研究生层次的学术论文,从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中国非营利与慈善领域的发展需求,但其数量与质量还远远跟不上实践需求。有专家建议,针对不同学校“个性化”教育需求满足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需要激活教育治理的社会机制,促进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教育治理。有专家探讨英格兰职业教育与培训( VET)的治理结构和流程,并基于准市场、竞争和监管等方面对英国政府的方法与苏格兰基于系统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国家实施的以学生选择为基础市场模式所带来一些问题。有专家建议特岗教师计划的政策从关注数量转向关注特岗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增进特岗教师群体乡情素养,以及特岗教师计划与其他相关乡村教师政策之间的协同发力促进乡村教育提升,阻断代际贫困。在产教融合与城市治理方面,有专家分析,牛津郡作为英国仅有的三个对国库做出净贡献的地区之一,在医疗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拥有雄厚实力。然而,巨大的技能缺口严重制约着该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专家以传统产业为例,探讨了工作时间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有专家认为,在实现对雇主和学习者的潜在激励方面,政府可发挥关键作用,从而使参与学徒制的各方均能从中受益。有专家发现,非营利与慈善领域研究生层次的学术论文,从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中国非营利与慈善领域的发展需求,但其数量与质量还远远跟不上实践需求。有专家建议,针对不同学校“个性化”教育需求满足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需要激活教育治理的社会机制,促进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教育治理。还有专家探讨了英格兰职业教育与培训( VET)的治理结构和流程,分析国家实施的以学生选择为基础市场模式带来的问题。有专家建议,中国特岗教师计划的政策应从关注数量转向关注特岗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增进特岗教师群体乡情素养,以及特岗教师计划与其他相关乡村教师政策之间的协同发力促进乡村教育提升,阻断代际贫困。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两大文明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国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尽管中英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不同,但两国关系战略性、务实性、包容性、全球性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国际间社会治理的学术交流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国的社会治理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造福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智力支持!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顺时应势之举。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英合作各方将继续加强交流,探索合作新机制,共同为促进中英人文交流,为推动中英两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将两个单位之间的合作建设成为中英两国高端智库国际对话与合作的典范。本届研讨会是在成功举办三届中英研讨会的基础上举办的第四届中英社会治理现代化研讨会。
牛津人口老龄化研究所所长John Lesson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退休教授Robert Warker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发表主旨演讲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谢琼教授发表演讲
牛津大学教育学院David Johnson教授发表演讲
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贺力平教授发表演讲
东伦敦大学教育学院Andrew Wilkins教授发表演讲
牛津大学教育学院Simon Marginson教授发表演讲
北师大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薛二勇教授发表演讲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尉建文教授发表演讲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助理
赵炜教授主持分论坛并发表演讲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李姚军发表演讲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游祥斌教授发表演讲
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士、英国皇家艺术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士、林肯大学杰出教授Stephanie Hemelryk Donald发表演讲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方彬博士发表演讲
格洛斯特郡大学农村与社区研究所Janet Dwyer教授发表演讲
牛津大学政府学院客座研究员、牛津市政厅前议长
Bob Price发表演讲
牛津大学教育学院Maia Chankseliani副教授发表演讲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杨丽副教授发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周秀萍副教授发表演讲
牛津大学教育学院Ewart Keep教授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