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综述丨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主论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0-12-01  查看次数: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程建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长姜培茂分别致辞。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发表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首席专家李培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长姜培茂,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院长张文显,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龚维斌,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红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分别主持致辞和主旨演讲环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治理取得决定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治理景象为世人瞩目。魏礼群在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主旨演讲中指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治理景象为世人瞩目,最为突出的重大标志性成就有六个,包括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开拓了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新境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性制度不断改革创新;全方位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为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增强;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整个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何毅亭在致辞中指出,今天,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制度,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众参与机制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个现代的、开放的社会治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一切,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培林在题为《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社区治理》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在这次疫情防控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在实施一系列实践证明管用和有效的措施中,单位社区、街居社区和商品房社区,熟人社区和陌生人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和网络化治理社区实际上并没有显示出根本性的差别。而是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各种传统和现代治理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治理成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欧晓理在题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主旨演讲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呈现初显,城乡间制度性差异显著缩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向城市制度靠拢和转变。人群间服务享有更加公平,公共服务向更多人群覆盖延伸,逐步推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享有和当地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待遇。

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徐显明在题为《关于中国之治》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国不仅创造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第一个奇迹”,也创造了社会的长期安全和稳定的“第二个奇迹”,从西方国家的观察、联合国的数字统计、我国的命案发生率和反恐怖主义的成效四个维度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具有四个优势,包括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历史的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中国的综治优势以及形成了成型、成熟的工作机制,这四大优势,保证了我们的平安之治。李培林指出,疫情防控中的社区治理的经验是,快速有效的深入到基层的全民社会动员;形成严格防控的集体意识和社会共识;科学动态的基层社区治理分级防控体制;数字社区网络和服务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发展阶段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历史交汇点上中国未来走向问题。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题为《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治理》主旨演讲中认为,中国处在世界的大背景下,也多次遇到过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尤其是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决定着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中国走向,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从而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走向。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何毅亭认为,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许多新特征新要求,我国社会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是随着物质文化相对匮乏时代的终结和相对丰裕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开始由标准化、大批量、排浪式的大众消费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品牌化的消费,在注重物质消费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消费,在关注个体生活境遇的同时更加注重碧水蓝天的人居环境和公平法治民主的人文环境。二是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决定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和可持续性。三是在全球面临疫情冲击、民粹主义上升、族群冲突和撕裂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复杂深刻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成为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新的发展阶段带来四个重大课题。魏礼群指出,以2021年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开端,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四个重大课题,包括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对我国社会治理的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对我国社会治理的影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新老矛盾交织叠加对我国社会治理的影响。

新变化对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挑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龚维斌在题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市场和改革使大量城镇职工脱离原来的工作单位,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带来职住分离,大量新建住宅小区拔地而起,使得城镇社区类型多种多样。农村大量人口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这些变化使得传统以各种单位为基础的社会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适应人口流动和职住分离带来的新型社会治理的新要求。

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欧晓理指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新形势下,需要加快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包括努力解决城镇强、乡村弱的问题;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的问题;更多城市流动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等。

 

新发展阶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致辞中指出,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持续推进社会领域变革和建设,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努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何毅亭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很重要的是在四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持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还要完善平安中国建设体制机制,构建党领导下的共治共建“同心圆”,增强多元主体的社会治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共同体,也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基本的社会治理单元。要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畅通群众参与治理渠道、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加快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到现代社会治理转变,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三,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要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调动群团组织在社会组织和社会动员中的“枢纽作用”,促进各类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畅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民主协商的渠道,搭建城乡居民议事协商平台。更加注重用法治思维、科技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第四,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要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社会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加强社会引导、舆论塑造、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形成消除社会冲突、消弭社会矛盾的良好舆论氛围。

抓好八项主要任务,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魏礼群提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需要抓好八项主要任务,包括坚持以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为统领,确保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保障和提高民生福祉为根本,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为保障,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坚持以推进深层次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坚持以全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重点,大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以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为重要抓手,完善城乡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坚持以社会治理数字化为战略任务,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坚持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为关键,全面增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整体效能。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院长张文显在题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主旨演讲中认为,建设平安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方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在三方面着力:一是形成以安全为核心的系统平安,新时代的平安是以国家安全为基石的平安体系,包括政治安全、政策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和人权安全在内。二是根本指导思想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三是重要抓手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四是根本保障是法治,以中国制度来支撑中国治理,强化平安中国建设的制度优势,创建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平安中国新机制。

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欧晓理认为,“十四五”工作重心要进一步迈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精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更加健全,服务项目和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城乡区域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距明显缩小。通过持续努力,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为实现这些目标,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设,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大幅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等。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龚维斌认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事务繁琐复杂,甚至艰巨繁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因地制宜,要立足当地人口结构、资源条件、居住特点、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实际情况,上下联动、左右协调,以党建引领,整合各类力量,统筹各种资源,稳定和扩大基层社会治理队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队伍能力,形成各具特点、功能互补的基层社会治理力量体系,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推动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长姜培茂致辞,希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北师大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进一步发挥好自身优势,更好聚焦智库建设方向、统筹智库研究力量,不断创新理念模式、体制机制,更加突出优势和特色,不断提升智库的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新经验、贡献新力量。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程建平在致辞中指出,要秉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使命,推动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积极探索高校建设新型智库的新路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智力支撑。

(执笔人:朱瑞)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程建平致辞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致辞
 
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发表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主旨演讲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长姜培茂致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红培主持致辞环节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首席专家李培林发表题为《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社区治理》主旨演讲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发表题为《关于中国之治》主旨演讲

 

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院长张文显发表题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主旨演讲

 

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发表题为《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治理》主旨演讲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龚维斌发表题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主旨演讲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发表题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主旨演讲